当前位置:
发布时间:2025-04-05 15:05:34
水火同网同价提升盈利空间。
按照主体平等、机会公平的原则,积极稳妥开展各项行政许可工作,积极推动电力企业普遍持证,开展许可证后续监管,强化了准入监管。 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委托,肖志恒对南方电监局成立五周年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南方各兄弟省(区)及有关部门、各电力企业对广东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他代表广东省人民政府对国家电监会、南方电监局对广东的一贯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南方电监局主要负责人在会上通报南方电监局成立以来电力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肖志恒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南方电监局成立五年来的工作,对下一步做好电力监管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着力在提高全社会节能减排意识,推动电力企业节能减排,建立节能减排长效监管机制等三个层面推进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继续按照国家电监会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部署,夯实电力应急工作基础,扎实做好电力应急的各项工作,不断提升电力应急工作水平,为确保广东不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建立完善了厂网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厂网间存在的突出矛盾,保障市场主体平等,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为促进电力事业健康发展、保障电力可靠供应发挥了积极作用。 南方电监局成立以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监管工作全局,把以人为本,监管为民作为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政府高度重视、行业反映强烈、社会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作为监管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把依法监管作为监管工作的主要方式,把信息公开作为监管工作的重要手段,立足广东,服务五省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电监会的各项部署,依法履行职责,边实践边探索,在电力监管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这股气流顺着钻孔直往上蹿,使得整台钻机都无法正常工作,当时有点不知所措,不知是咋了。
距离这个钻孔不远之处的12-45号钻孔,在7月13日6时30分,当孔深钻至173米时孔内同样开始涌出不明气体,同样是点火即燃,岩心中粒砂岩取出冒气亦可点燃,地质人员继续做了详细的记录。由于是在井口采集的,气体中已经混入了空气。地质人员把新打出来的每个岩心都拿出来,仔细端详,终于在一块岩心中发现了一个薄层,只有几毫米厚,布满乳白色晶体。工作人员贾志耀回忆道。
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20世纪科学考察中发现的新的矿产资源。在105队的勘查档案上,队员们写下一串数字:气体成分经化验,内含CH4:75.70%。
只不过,媒体和公众的注意力彼时大多集中在即将启动的国庆庆典活动上,再加上真正了解可燃冰的人寥寥无几,短短数行的新闻报道没能引起更多的关注。那便是首次发现的第一个含天然气水合物的岩心段。研究表明,每立方米可燃冰在适合的条件下平均能产生164立方米的甲烷气体,以甲烷为主的天然气每千克所产生的能量是7至9焦耳,而同质量的煤所产生的能量仅为2.9焦耳、汽油为4.7焦耳。在东沙海域某处,地质人员对海底沉积物现场分析,发现甲烷含量特别高。
此外,2009年又增加部署了一批钻探实验井。打下第一钻在艰难寻找陆域可燃冰的那段日子里,祝有海的办公室挂上了一张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分布图和找矿远景区分布图,这是一张属于未来能源的藏宝图,人们正按图索骥四处寻找。1982年,他受美国一个科研项目的邀请前往考察时,了解到了可燃冰,回国后,于1985年发表了中国第一篇与可燃冰相关的论文。这是8月的一天,时值盛夏,但木里地区已然雪花纷飞。
一方面提取了有用的天然气,同时又把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存在地下。张永勤其实没想太多:只是过去跟他们就新工艺和设备进行探讨,他们一线经验丰富,我们双方可以理论结合实际。
钻到可燃冰之后,中国地质大学教授苏新和多位专家上山论证。因为海域可燃冰在海底释放时会产生巨大压力,极易破坏海底生态环境,成为制约海底可燃冰开采的难题。
这喧嚣、喜悦的矿田,又一次归于沉寂。在极寒、极冷的羌塘草原深处,张永勤和同事们战冰斗雪两个多月,却没有突破性进展。同时,由于可燃冰在一般条件下很快就会分解挥发,如果保存不当,那么一切努力都是昙花一现,徒劳无功。样品被保存下来之后,就要送检。时任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的黄永样永远记得自己率船出海寻找可燃冰的事情,有时候做梦,都能梦到海底白花花一片啊。而且,那是一种在国际上还从来没有发现过的均匀分散性的可燃冰类型。
在那个容器里,温度仅有零下200多摄氏度,高压、低温,只要满足其中一点,就可以保证水合物晶体的完好保存。它是水和天然气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混合产生的一种固态物质,外貌与冰雪或者固体酒精类似,点火即燃,具有使用方便、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等特点,是公认的地球上尚未开发的新型能源,被誉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战略资源。
我们之前的陆域可燃冰勘探,由于都是根据理论确定初步勘测方位,类似于摸着石头过河,张永勤说。研究人员掏出打火机,试图点燃它。
从祖国的大西北,到东海之滨,路途遥遥。钻探工地上一片喧闹。
巧的是,张永勤此前已经为这种1立方米相当于164立方米天然气的神奇物质在广袤的羌塘草原深处奔波了两个多月。有专家估计,海域可燃冰的开采至少要等到30年后,而陆域可燃冰开采只需要等10年至15年。如果把它从海底一块块搬出,在从海底到海面的运送过程中,甲烷就会挥发殆尽,同时还会给大气造成巨大危害。2009年9月底,中国地质调查局首次对外宣布:地质工作者已成功地在青海省祁连山一带钻获可燃冰样品,中国由此成为世界首个在中低纬度冻土区发现这种新型能源的国家。
由于可燃冰属于航空禁运物品,只能汽车运输。之后接下来两钻,是中外双方各自所选定的最好的钻位,但同样是颗粒无收。
在祁连山找到可燃冰只是突破性的第一步,至于具体有多少、分布怎样,这都是下一步要做的。如果当时有保压取心那种装置的话,没准就取到样品了。
进入6月,在海拔4000多米的祁连山南缘,历史被不断书写。钻井轰鸣,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在木里这片土地上,地质人员像永不疲倦的机械一样,书写着我国能源事业的新篇章。
在青海发现陆域可燃冰,得到了科学的最终证实。所以来年还要继续上山工作。这次发现的三个多月后,33号钻孔再次出现类似情况。而关于有媒体报道时将资源量说成储量,祝有海和文怀军都给予了批驳。
很快,钻机的轰鸣声便响彻云霄,日夜不停。祝有海介绍,当温度升高或压力降低时,可燃冰就会分解,特别是在海底,它的瞬间释放极易引起海底滑坡和海啸。
气流很大,紧接着钻孔内的泥浆出现了喷涌现象,喷涌高度刹那间达到了七八米。张永勤说,样品没有完好地保存下来,是由于准备不足。
那时候,还不知道这些气体是什么。2008年底,带着喜悦和遗憾,以及对来年的憧憬,地质人员撤离木里地区。
发表评论
留言: